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主动健康成慢病管理发展新趋势 正文

主动健康成慢病管理发展新趋势

2025-04-05 08:01:37 来源:资讯汇聚网 作者:墨轩 点击:5348次

当前,慢性病已成为严重的健康和社会问题,其防控工作面临巨大挑战。近日,第二届保亭健康医学大讲堂在海南省举行,与会嘉宾从多角度探讨了主动健康与代谢性疾病防治的未来发展方向与路径。中国工程院院士贾伟平表示,我国慢性病发病有两个突出人群,老年人群体为多病共患,中青年群体的慢性病患病率也已逐年上升,中国每年近900万死亡人口中,慢性病患者占比约80%,而主动健康将成为慢病管理发展新趋势。慢性病现状不容乐观“当前慢性病已成为影响我国民众健康的‘头号劲敌’。从人群分布来看,老年人群体深受其害,60岁以上老人占比达到1/4。老年人往往身患多种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贾伟平说道。以糖尿病为例,其发病具有鲜明的“中国特征”。中国人肥胖类型多为苹果型(肚子大、腿细)和梨形(全身胖、臀部大腿粗),内脏型肥胖的苹果型人群,体内脂肪大量堆积在内脏周围。贾伟平介绍,内脏周围的脂肪如同“定时炸弹”,易诱发糖尿病、脂肪肝、高血压等一系列疾病。“餐后血糖升高现象在老年人群中极为常见,许多老年人空腹血糖看似正常,可一进食,血糖便急剧上升,这与外国人的血糖变化规律截然不同。”此外,我国居民属于2型糖尿病的中度易感人群,近年来患病率增长势头迅猛。贾伟平强调,尽管我国构建了较为完备的防控网络,从三级医院的专业救治到基层社区的早期筛查诊断,各个环节紧密相扣,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诸多漏洞。大量糖尿病患者未能及时被诊断,已确诊的患者中,接受规范治疗的比例偏低,治疗达标的更是寥寥无几,这给糖尿病的防治工作带来巨大挑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医师李红指出,肌少症核心特征表现为肌肉质量显著减少、肌力急剧下降以及躯体功能严重障碍。老年肌少症作为一种与年龄增长紧密相关的肌肉疾病,近年来愈发受到关注。肌少症不但与一些慢性疾病有关,如冠心病、2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肝硬化等;而且增加老年人的骨折、致残风险,甚至诱发死亡。此外,慢性肾脏病患者由于透析、慢性炎症、代谢性酸中毒、胰岛素抵抗等常出现肌少症,患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国内一项大规模调查研究显示,肌少症、严重肌少症的患病率分别高达38.5%、18.6%,这意味着每3位老年人中,就可能有一位正遭受肌少症的困扰。进一步分析发现,在性别维度上,男性与女性的患病率较为接近;而从地域分布探究,农村地区老年人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城市地区。李红表示,这或许与农村老年人早期营养状况欠佳、体力劳动强度大导致的身体损耗积累等因素密切相关。助力慢病管理落地生根“主动健康是指人们主动管理自己的健康,而不是等到生病了才采取措施。这包括主动了解健康知识,比如合理膳食的构成、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等。在生活方式上,主动健康要求人们规律作息、均衡饮食和适量运动。生活方式干预是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者应坚持的。”贾伟平表示,慢性病重在预防,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至关重要。《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显示,心血管疾病是我国居民健康的最大威胁之一。生活方式干预是预防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关键措施之一,合理的饮食、规律的运动、健康的生活习惯等方式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风险。相关政府部门也非常重视饮食对健康的影响,出台了指导性文件助力提升全民健康。比如“三减”行动,倡导公众口味清淡,控制盐油糖,提出“每日盐不过5克”“控制烹调油用量(每日25克)”“食品饮料要少糖(每日50克)”等。贾伟平介绍,代谢病疾病饮食干预模式是能较好延缓慢性病发病风险的干预模式。碳水化合物作为人体能量的重要基石,可细分为单糖(如葡萄糖、果糖)、低聚糖(如麦芽糖、蔗糖)和多糖(以淀粉为主)。淀粉又根据消化速率不同,分为快消化淀粉(常见于精白米面,入腹后迅速分解为糖,致血糖飙升)、慢消化淀粉(五谷杂粮为代表,消化吸收缓慢,血糖波动小)以及抗性淀粉。抗性淀粉因其独特的分子结构,成为肠道有益菌的“专属美食”。“补充抗性淀粉能够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脂肪肝,是治疗超重肥胖及相关代谢紊乱的长期生活干预方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研究员李华婷教授团队在超重肥胖人群研究中,安排受试者每日餐前饮用含40克抗性淀粉的奶昔,持续8周后,体重平均减少2.8公斤,糖耐量显著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增强,炎症水平降低。肠道菌群分析显示,抗性淀粉干预后,青春双歧杆菌生长迅速,其丰度与体重、体脂下降紧密相关。李华婷倡导优碳饮食方式,具体而言,要大幅削减精制谷物摄入,如白米、白面制品;增加全谷物,如糙米、全麦面包;多食用豆类、富含纤维蔬菜,它们是天然抗性淀粉“富矿”,有助于平稳血糖。在实际操作中,将抗性淀粉巧妙融入主食是关键。李华婷教授团队初步尝试,在制作米饭、面条、馒头、面包时添加抗性淀粉,使碳水化合物中抗性淀粉占比升至15%,预实验已展现出良好降糖、控糖及改善肥胖相关指标效果。中国康复医学会慢病管理专委会常务委员楼青青提出了行为改变在慢病管理中的关键地位。她指出,通过改变患者的行为,让其切实将健康行为付诸实践,将有助于慢病管理落地。以糖尿病教育管理为例,部分患者起初积极配合饮食、运动干预,血糖水平随之改善,然而不久后便放松懈怠,前功尽弃。楼青青倡导运用“动机访谈”等技巧,深挖患者内心改变的渴望,强化其行动动机。能力是确保行为能够顺利实施的“基石”,设定的健康目标若远超患者能力范围,只会让患者望而却步。因此,精准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运动基础、生活习惯等,制定与之匹配的个性化目标至关重要。医护人员需精准洞察患者的需求与痛点,巧妙运用各种策略,激发患者的内在动力,使其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改变。楼青青分享了一个具有创意的实践案例。在某医院的糖尿病管理项目中,医护人员发现患者对饮食控制极为抵触,常规宣教收效甚微。于是,医护人员转换思路,组织了一场“美食与健康”的互动活动。活动现场,营养师用新鲜食材现场制作美味又健康的低糖餐食,让患者亲口品尝,直观感受健康饮食的魅力。同时,医护人员还设置了趣味知识问答环节,答对者可获得实用的健康小礼品,如运动手环、计步器等。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调动患者的积极性,提升患者对饮食控制的接受度。楼青青指出,在饮食指导上,医护人员应摒弃模糊不清的表述,精确到“每餐搭配一份优质蛋白、两份蔬菜、半碗粗粮”,并结合患者的饮食偏好与经济状况,提供个性化的食材选择,让患者一听就懂、一用就灵。详见《中国食品报》(2024年1月1日3版)排版、美编:孙萌阳审核:欧阳美华0102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作者:墨
------分隔线----------------------------
头条新闻
图片新闻
新闻排行榜